虎尾壠語字典轉寫

此網站提供虎尾壠語字典英譯本轉寫與校對後之電子化資料 (含線上檢索及可下載之字典檔),讓有志研究虎尾壠語的人員,能取得品質較佳的虎尾壠語字典進行研究。此計畫源於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的聲韻學課程。

緣起

聲韻學/音韻學作為語言學的分支開設為語言所的必修課,是一門旨在加強語言所學生在語言學概論或其他相關選修課中掌握的音韻相關知識的課程,這類課程的目的通常在於深化大學部時期的音韻理論知識,提供學生更多音韻現象的分類範疇與分析手法,且介紹不同的軟硬體儀器,使學生有能力自行實證分析採集到的語料。那麼這和虎尾壠語字典有什麼關係?

蓋因內化的東方主義、國際學術語言的現況或是臺灣本土語言文化逐漸消亡而未得到足夠重視等多種不同緣由,我國語言學界開設的聲/音韻學課程幾乎以外國文獻為主,極少回顧本土的聲韻學分析方法、實驗設計或議題設定,導致我們在追求「國際化」或「學術化」的同時卻彷彿丟失了自己的根與土,從未意識到應當回頭顧望養育我們成長的故土。語言學家應當要有所自知,語言承載了一個共同體的文化、價值觀乃至生命經驗,復振語言不僅是為了語言本身,也為了它所代表的人及其背後的萬千世界;作為臺灣的語言學家,我們更應著眼本土語言,以探索語言真相的能力回饋予這塊土地,將語言學的關懷落實到自己的和自己所愛之人的生命中。

於是,聲韻學乃至整個語言學的分類觀點便不僅是理論/應用或形式/功能這樣的分野,江文瑜教授今年(2019秋)所開設的聲韻學便強調生態聲韻學(eco-phonology)的觀點,亦即我們要取之於故鄉、用之於故鄉,因此本團隊不僅積極搜集、閱讀臺灣本土的語料和文獻,亦嘗試將所學應用到本土語言之上,因此江教授帶領學生展開復振虎尾壠語的計畫與實踐,希望可以使用語言學知識作為工具、故鄉本土關懷作為底蘊,幫助復振虎尾壠語。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嘗試,本團隊透過有限的資料嘗試重構虎尾壠語的音韻體系與結構,以荷蘭語比對分析尋找原作者使用音標的依據並進而檢討既有研究提出的說法。此過程中我們意識到,不僅僅是因為學習、使用語言學知識本身困難,虎尾壠語相關資料的缺毋或難以取得更是造成重重難關。為了使得其他研究者日後進行研究能夠更加順利,甚至提振相關研究者對本土語言的熱情,本團隊將字典盡可能地全面電子化,以此作為第一階段的初步成果,希望能夠為臺灣本土語言與這塊故土盡一份心力。

特別感謝

國立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江文瑜教授,
不辭辛勞的搜羅本土文獻與資料,教育後進關懷本土的重要。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翁佳音副研究員,
特地趕赴與團隊成員見面,傳授荷蘭時期研究的方法與觀點,交流虎尾壠語字典的想法。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兼任研究員,
為後進學子提供眾多寶貴資料與論證,打下本土語言的良好基礎。


下載字典

若您想取得字典,請來信詢問